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毛海波越洋博客

美国东部住处一景,冬雪飞舞之后,春天就来了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我在美国探望北京吉普  

2009-07-13 03:55:35|  分类: 如烟往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我在美国探望北京吉普


       我在美国买过很多车,为买车,我到过各州很多车行,看过很多名车,但怀着一种伤感的心情,去探望一辆九死一生的车,在我一生中,还只有一次,这份特殊的礼遇,只有一辆车拥有过,它就是来自中国的北京吉普车。
       那是很多年前,3辆北京吉普样车,来到美国,参加严格的测试,目标是为进入美国销售,提供必要的数据。第一辆大哥级北京吉普车,在美国的千山万水中,长途跋涉了近一年,换来数以万计的合格数据,带着它累累伤病,最后客死异乡。第二辆二哥级北京吉普车,面色镇静,咆哮如雷,毫无畏惧,冲向了挂满各种红绿电线的 铁板,以它的粉身碎骨,换来了撞击试验及格,真正为国捐躯。最后一辆堪称三弟的北京吉普车,在那年的一个下午,静静地停在一间宽敞的大厅里,迎接我这个来自故乡的记者,对它们兄弟三位的致意。


北京吉普车(Cherokee切诺基)装备在非洲部分国家军队中
我在美国探望北京吉普 - 毛海波越洋博客 - 毛海波越洋博客

北京吉普车(Cherokee切诺基)装备在非洲部分国家的军队中,成为非洲军队的主力战车


在美国土地上看到第一辆来自中国的车
       我进入大厅,就看到那辆九死一生的吉普车,和它其它两位已殉职的兄弟相比,它的外貌干净,整洁,不带任何一星风尘,犹如一个等待出征的中国士兵,壮严,肃穆。
       我走近它,把手搭在车身上,心中的感慨难以言表,它是我在美国这块土地上,摸到和看到的第一辆来自中国的车,13亿中国人中,能有我这一体验的屈指可数。
       眼前这辆北京吉普车,有着为人熟悉的外貌,威猛,粗犷,它的轮胎线条深邃,墨绿色的车身硬朗,背后挂着一只彪悍的备用轮胎,完全典型的美国切诺基车型,打开它的前盖,各种机件一目了然,专程抵美的技术人员告知我,由于它的设计合理,许多故障,驾车人可以自行排除,它对油料的要求很低,质量再差的油,好车到时抓瞎了,它却毫不在乎,只要油路正常,电路正常,想发动不起来都不行,它的后座,宽敞到坐三人都不挤,把发动机点火后,声音清静,听不到一丝杂音,上档后,左脚踩离合器,右脚踏油门,怒吼般的马达声,立时轰鸣传出,对年青人来说,“酷”到没边了,更了不得的是,即使电瓶没电了,一推,也能发动开走。
       我拉开它的车门,双目所及,驾驶舱内坐舱硬朗,不象大多数轿车,柔和得象女孩,所有布局简捷明了不同凡响,让人心中顿生敬意,因为它的威风凛凛,也因为它的制造,来自我的祖国,它的诞生,出自中国技术人员之手,它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,我真心愿意,为第一辆想进入美州大地的中国造汽车,尽我所能,摇旗呐喊。


吉普车的名牌Cherokee切诺基的英姿
我在美国探望北京吉普 - 毛海波越洋博客 - 毛海波越洋博客

美国生产的吉普车的名牌Cherokee切诺基今天的英姿


军事记者说没有吉普车就无法进行战争
       我读过有关车史的很多著作,知道第一辆吉普车诞生在1938年,西欧战火爆发,美国军方决定为军队配备一种通用功能的车,要求该车轻型、容易驾驶、坚固、具有安全及灵敏特点,吉普一词就在那个时期应运而生。这种车型,很快以它的用途广泛,适应力强,零件互换,成本低廉,在战场上风靡一时,成为了一种文化广为传播,在众多影视作品中,如《猎鹿人》、《巴顿将军》都有它的身影,中国上海当年也曾仿制它,取名为长江牌,著名军事记者俄尼派尔说,没有吉普无法进行战争,它任何事情都能做,象狗那样忠诚,象骡那样强壮,象山羊那样敏捷。
       到1974年,吉普车的名牌Cherokee切诺基诞生,它的名字原型,来自美洲印第安土著部族切诺基人的称呼,美国人期望这一吉普车,能如切诺基人那样,轻而易举攀登岩石、涉过泥潭,到1997年新型切诺基已配备了双安全气囊,采用了V8发动机,这一年,切诺基一共销售200万辆,创下历史纪录。
       这种背景下,美国汽车史上经典车型切诺基Cherokee,被引入中国,1983年6月,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(BJC)诞生,它是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(BAIC)与戴姆勒·克莱斯勒公司(DCC)以及戴姆勒·克莱斯勒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(DCCL)签约的中、美、德合资经营企业,是中 国汽车工业中,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。
       1984年1月15日,公司开始营业,生产北京吉普----切诺基,纯粹四驱车型,按照不同型号,售价从16-30万不等,而这时,在上海,国产不久的桑塔纳,却在12-17万之间,这个价格,迅速抢占了当时的公务车市场,北京吉普一度陷入窘境。
       于是,1993年,北京吉普推出两驱切诺基7250,这一举措,使北京吉普进入繁荣期,生产跟不上销售,好多人找关系买车,盛况罕见,中外双方,对它的前景,寄予厚望,可是好景不长,千禧年前后,国内低价的SUV车雨后春笋般涌现,两驱切诺基被淹没在各种新车型大潮中,再也冒不出头来。
       任何地方,越野车的市场份额,有它的限度,轿车型小车,才是人们竞逐的热点,但北京吉普的新轿车项目,始终批不下来,熟悉内情的人士说,北京吉普的中外双 方,一直在争取上新轿车项目,但国家汽车产业规划中,北京吉普属于“三大三小”中的“一小”,北京吉普命中注定,只能生产越野车,其它不许染指,就这样, 北京吉普失去了它最宝贵的发展机会。


吉普车的名牌Cherokee切诺基的英姿
我在美国探望北京吉普 - 毛海波越洋博客 - 毛海波越洋博客

美国生产的吉普车的名牌Cherokee切诺基今天的英姿


为何北京吉普在美国土地完全销声匿迹
       我在美国,耳有所闻,但我相信事物会发生变化,我以极大热情, 在长长的日子里,一次又一次,把北京吉普在美国的相关新闻,发往美国媒体和国内媒体,1-2年中,人们从媒体上读到的北京吉普车登陆美国的新闻,几乎都由我首发后被国内各大小媒体转载,这些新闻,振奋了很多人的民族情感,直到今天,还有人常以北京吉普进美国,作为中国人攀登高峰的象征。
       但是,北京吉普,最终还是从梦想的万里高空,重重摔到现实生活中来,所有事物都会发生变化,唯有北京吉普的命运不会变化,因为,命运的缰绳,不在它自己手里,今天它在美国这块土地上,已完全销声匿迹,我曾问技术人员,除了失去发展机会这一原因外,为何北京吉普最终进不了美国?这位技术人员告诉我, 要让一辆中国车进入美国销售,困难之多难以想象。
       首先,你的车如何面对维修服务,这一难关就会让你望而生畏,他举例,如果有一天美国某一小镇,抛锚了一辆北京吉普,检查后发现里面某个零件坏了,这时,你的零件供应点,就必须在离抛锚点5小时距离内,这是美国修车业规则,不然,你的车就是一辆只能开,不能修的玩具车,就是一辆没有售后服务的试验车,如此,谁敢买你的车?就算有人敢买你的车,你也等于进入慢性自杀期,几个月后,坏口碑在全美乃至全世界流传,你的生路就会完全断绝。
       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出 现,你就必须做到:
       一,在美国培训几万名修北京吉普车的人员。
       二,在美国设立几千家零件供应店。
       可想而知,你要花多少资金在人员培训上,你要把多少资金压在美国的仓库里,你要准备付出多大的能量和勇气,在那个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搞不懂的年代,有多少中国汽车公司,作好了这个准备。


吉普车的名牌Cherokee切诺基的驾驶舱
我在美国探望北京吉普 - 毛海波越洋博客 - 毛海波越洋博客

美国生产的吉普车的名牌Cherokee切诺基的驾驶舱


普车的名牌Cherokee切诺基的发动机
我在美国探望北京吉普 - 毛海波越洋博客 - 毛海波越洋博客

美国生产的吉普车的名牌Cherokee切诺基的发动机


身在美国很多人心中常会涌起遗憾之一
       从丰田的发展史中,我读到日本战后,废墟一片,10年后,第一辆日产汽车进入美国,中国战后,60年过去了,大城小镇,满世界跑着外国名车,就算国产的,也 用别人的技术来组装,身在美国,每次买车,逃不了买中国人推崇的美国车,欧洲车,日本车,韩国车,没有一辆所谓的名车,来自中国,驾驶着别人的汽车跑东跑西,这是身在美国的很多中国记者,心中常会涌起的遗憾之一。
       从我探望那辆九死一生名叫北京吉普的车,到今天,这么多年过去了,还没有一辆中国制造的车,来美国进行过和北京吉普一样的尝试和努力,这一现实让我难以释怀,何时,中国人在海外,能驾驶自己国家出品的车,谁能回答我。




    * 这是一篇我很久以前在美国西部洛杉矶写的文字,今天为了悍马收购案  (详见另一篇《来自悍马收购案最前沿的加急报告》), 把它找了出来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725)| 评论(2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